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公告 行业新闻 会员中心 成员分网 网上商机 法律法规 投诉留言 联系我们
  安徽省供货商协会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
 

您的位置:

问题食品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频发“元凶”
 
点击次数:3380
问题食品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频发“元凶”     安徽商报《商务专刊》14期      作者:邓修全

    “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万人、死亡人数达30万人,胃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并已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年轻人的比例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升至当前的3.3%。”12月9日,安医大一附院普外科干部病房病区副主任医师陈伟在谈到问题食品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影响时首先提供了一组数据,“此外,食道癌、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些年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陈伟认为,“排除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外,近年来食品中不断出现的致癌物质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频频出现的罪魁祸首!”

     据了解,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发病率居各类肿瘤首位。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比例近一半。有数据显示, 1/3的癌症与饮食有关。其中消化系统肿瘤与“吃”密不可分。最常见的胃癌发病原因与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遗传因素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关系,相对而言,饮食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人们最容易掌控,由此控制癌变。

    胃癌发生在胃,自然与食物有关。食物被人吃下后首先停留在胃内消化,胃经常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刺激,而食物中存在的各种致癌物、促癌物也自然接触胃。霉变、贮藏时间过久,腌制、高温煎炸的食品等都可导致胃癌发病率增高。原因是这些食物中含有致癌危险的亚硝酸盐,可在胃酸及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胺而诱发癌变。

   我们平时生活中触手可及的食品中究竟含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致癌物质?陈伟医生说,常见的亚硝酸盐就存在于腌制食物中,经常吃腌制食品,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就可以合成有致癌性的亚硝酸胺类的化合物。饮食在加工、运输和销售各环节中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作用受到致癌物质的污染,如多环AY烃、亚硝胺、某些农药和重金属等。食品霉变也可致癌,如花生霉变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大米霉变易产生霉菌素、黄米霉素和环氯霉素。食品添加剂也是一种已经明确的致癌物质,陈伟副主任医师说:虽然国家已对防腐剂和色素、甜味剂、香料有所规定,但过量或长期食用仍然会有致癌的危险。无论动、植物油用来高温炸食品,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各种聚合物----多环芳烃。此外鱼肉类等动物蛋白质若在烹调过程中烧焦也可以产生强烈的致癌物质。所以,食物制作中应减少油炸、油煎的方法而多采用蒸、煮、炖的办法。 

      有些人强调“口味”, 喜欢高脂肪饮食、热烫饮食、嗜烟酒等,适合自己的口味未必就是健康的饮食。有些人喜食酸菜、腌菜和肉制品,食用时不一定患癌,却均为致癌因素,这些食品的亚硝酸盐较高,在人体内外均可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个人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增加了致癌物质的接触机会。

“安徽地区胃癌发病率目前排在全国前3位,近5年来已明显呈加速增长态势,特别这两年,增速令人担忧,应该引起社会关注。”安医大一附院普外科干部病房三楼病区硕士主治医师张震说;“人们防范胃癌保护自己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是注意食品安全,增强体质。”

近些年来,为了谋取暴利,一些不良商贩甚至一些打着合法外衣的商人为了豆芽好看加入漂白粉;为了熟食颜色鲜艳加入超量色素;为了节约成本翻新霉变大米再次销售;为了谋取暴利泔水油回收再使用;……问题食品的频频出现,其中不乏各种致癌物质的身影,对此,作为临床医生,每天直接面对患者的陈伟忧心忡忡:“问题食品的致癌物质是正常食品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有的工业原料,其致癌危险性高出几百倍。”

     尽管安医大一附院普外科干部病房病区陈伟、张震、朱勇等医生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德深受患者普遍好评,面对患者快速增加也深感忧虑:“食品中致癌物无法凭直观感觉辨认”,他们在呼吁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同时,也要求公众在平时的饮食中做到合理搭配,以新鲜的瓜果蔬菜、粗粮为主食,少吃肉类、熏腌、膨化、油炸、油煎食品,减少食盐摄入量。多吃蒜、葱及绿茶,适当增加豆类食物和牛奶。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0 安徽省供货商协会  备案号:皖ICP备19020090号-1  网站管理
通信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铜陵北路安徽大市场六区信地物业三楼 邮编:230001  
电话:0551-62106888 传真:0551-62106888  管理员邮箱:ahsghsxh@163.com